1. 這可太奇怪了,我書寫的習慣以及電腦、手機上的字體當中,「死」字的豎彎鉤跟上面的一橫是相連的,沒見過分開的字形。
2. 我感覺兩種取碼都要,因為「戊」具有三面包圍的結構特徵是最近才發現的,要讓打倉頡的人有所適應這個變化。所以「感」既可以取「戈口心」,也可取「戈竹心」;「慼」既可以取「戈火心」,也可以取「戈竹心」。
3. 我從未見過「婁」字形如答者所示,那一橫的確穿過去。
4. 可是倉頡平台的字典還寫著YRYYR,嚞 的倉頡碼也是錯的,應該是 土口土口(GRGR),因為最先分出來的是「士」,而不是「吉」。
5. 十心一山?我怎麼覺得那個「十」有點斜斜的感覺,像是「乂」?
6. 既然「澀」的取碼是 水尸戈一,我感覺還是按照筆畫順序取碼,所以就不應該說「不是按照筆順的」(www.hkcards.com所言),因為正如你所說的「競」字,先寫左邊一個「竞」,後寫右邊一個「竞」,取碼的話就是 卜山卜廿山,而不是 卜廿口山山 了。12字的取碼原則說法真的太過籠統了,要改變一下說法才對。
7.我感覺有些字取碼不合理,如「灬」應當取「火戈」,倉頡平台的「竹火」我感覺有問題,因為不符合「一碼涵蓋較多字形結構」原則;一些單筆劃如「乛」「亅」我覺得應該直接取 弓 就可以了,沒必要再拆,再拆就破壞「鉤」的字形特徵了,類似於「乂」;至於「乚」,我不知道是 中山 、女山、山 哪個取碼比較恰當,雖然我知道是「中山」取碼。「忄」我不確定是「戈卜」還是「中金」比較好,但是我敢肯定「竹卜」的取碼是有點問題,因為根本不是撇。
8.「今」的繁體字形取碼為什麼沒有「人一弓」,「令」的繁體字形取碼為什麼沒有「人一弓戈」(也有「人一尸中」,不過不是中文區的字形)?將一橫視為一點?而「會」字卻沒有?
題外話:我一開始學倉頡的時候,感覺 業、叢、菐、凿、焉、步 這幾個字曾讓我誤以為是分體字,無論手冊上強調說這不是分體字,因為的確能夠分出「业」、「止」的字形,微軟雅黑(陸標字體)的字形當中後兩個字實際上那一「丨」不與上面的那一橫相連,是有一定距離的,我寫的 焉 步 也是不與上面的一橫相連,由此致使我有一種錯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