倉頡之友
康熙与倉頡
主頁 自學 倉頡字典 康熙字典體

倉頡平台2022 網上輸入法 九萬漢字

論壇 聯絡 康熙字典網上版 捐助本站

倉頡論壇

給倉頡初學者制訂字根表和操作表的思路—也作爲自己筆記
  • 1# 鍾靈
  • 9007730-12-2021 16:38:18
給倉頡初學者制訂字根表和操作表的思路——也作爲自己筆記》

#1
倉頡實踐操作口訣:【貫切出左上外區塊、取首尾根】重復;最多切二刀成三區塊取五碼。

    由於中華文漢字的單音節單字符的形模式特性,不能用音碼來檢索及打字,必須要用字根(指定的筆劃部件),在千多種中文打字輸入法中,卅多年來比較了最紅火的廿種仍舊找不到比倉頡更好的方法。
    在學習、使用倉頡的卅多年來,陸續接觸到不同人編的資料,發現和原著略有出入,但總在屬於闡發原著未盡道的部分,有的說得好,有的不理想。覺得倉頡沒網上資料或手冊顯現的那麼複雜,或繁多。實用方法要廣傳,必定要簡易,淵博的東西祗適合學術研究。香港出的資料最多,不知是否老師們爲了工作著想,總覺講得不難懂但內容複雜繁多,某些還有憑己了解而錯說或缺說的,真的有許多未完全或偏離依朱原著手冊而述。在不斷地收錄並整理,逐漸形成自己的一種型式。這其實也是自己的學習筆記。
倉頡基本精神:
1.注重字形特徵——字根以字形特徵分組配鍵、取碼不破壞字形特徵。
2.視覺敏感部位——字形區塊外廓(取首尾字根)
3.以佔百分八十的形聲字結構作取碼創意靈感——切區塊再取根。這是倉頡在所有千多種中文輸入法中出類拔萃之處,免除不斷增設部件作字根以致達三百個以上,超出記憶能力破壞實用性。
相對於其他千多種輸入法,倉頡有以下最不同的特色:
1.收編史有全漢字——目標在漢字歷史以來全部十萬多漢字
2.追求一字唯一碼——能作內碼和中文排序
3.取碼客觀空間序——免除筆順人爲習慣干擾
4.有切區塊這層級——以最少一百多字根表達全部十萬多漢字,更使漢字有對應西文音節這層級,文字結構上完全平起平坐。
5.有尾碼包含省略——方便光學閱讀

中文打字是技藝,不能祗說觀念,操作更重要。
一、給學習者所有資料要:(給宏觀概念)
精簡,把資料有條理地放在一頁內(把最精要的核心以最簡單的方式呈現纔易一次掌握)。
詳盡,呈現所有資料。

二、又要給學習者在實踐操作上有簡單明確依循:(給實踐細則指導)
以一句話道盡操作之序,作爲其標準作業程序。

爲何講究分兩部?先講概念是知識,整體精簡又詳盡,字根規則各一頁,全包所有詳內容;再講操作一口訣,馬上見功出巧手。目的希望初學者:
一看便知不迷茫,依訣操作立信心。生出興趣會續練,再接再厲有衝勁。技藝必要動手作,操作慣性得建立,字根記憶在手指,倉頡學習大功成。

介紹倉頡前,有一導覽總圖給出大概是不錯的。所以,依操作表各部份方位,訂出導覽圖。
《15第五代兼第三代倉頡輸入法導覽圖--彩底.png》 15第五代兼第三代倉頡輸入法導覽圖--彩底.png
爲有共通取碼順序,倉頡以視覺爲準訂空間順序,不依因人而異的手寫筆順。但漢字結構有少數字不易三言兩語道盡,編製解說空間順序說明圖,作切塊取根順序依據:
《14空間順序切塊取碼字例v3.gif》 14空間順序切塊取碼字例v3.GIF
倒序瀏覽 看全部 全部回復7
  • 2# 鍾靈
  • 30-12-2021 16:46:55
#2
    在字根表方面,有以下思路:
    對所見的資料,收錄的字根數也有不同版本。細看,倒也不算不同,基於倉頡認字形特徵的理念,都是正確的,可稱之爲「微變形」。這情況,如川之左丿是豎的書法美觀變形、輝之左光的右下角乚作𠄌是書法方便變形,暫稱作書法變形。還有,意義上同一個「字根」的同義變形情況,如水氵、心忄……。這些書法變形、同義變形,在其他形碼輸入法中也有見到。對於初學者,是否應盡搜所有微變形?這可能過於瑣碎有礙對字根記憶建立,但也可能讓初學者「不懂變通」更易瞭解掌握。最後決定盡收,再另加藍底框以框起作實踐小組方式,可使微變形框成一小組,有利記憶。其中,也有將變形的參考來源與小組其他成員框在一起供參考。於是得到159字根的倉頡字根表,比原著114字根多出45個。借助框起的實踐小組,也使第五代表大致對應到第三代表。
《01字根表__cj5+cj3字根表v0★.png》 01字根表__cj5 cj3字根表v0★.png
    爲輔導初學者更易有概念,再製鍵盤字根表、字例說明。
《02鍵盤字母表&口訣(五代兼三代)_修改自五代三代招叔.png》 02鍵盤字母表&口訣(五代兼三代)_修改自五代三代招叔.png
《03字根表__cj5+cj3字根表字例v1☆.png》 03字根表__cj5 cj3字根表字例v1☆.png
    並另製五字根類哲筆人字輔的中文字母助記圖
《04》~《08》 04中文字母助記圖v41=哲.png 05中文字母助記圖v42=筆.png 06中文字母助記圖v43=人.png 07中文字母助記圖v44=字.png 08中文字母助記圖v45=輔.png
    但,輸入法是一門技藝的「行」,不是知識的「知」。知而不行則罔,知行必須合一,唯行纔有功。字根不能祗存在於大腦,而應是手指。所以另撰《手指記憶》作正道之行。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drive/f ... 0eK80QKSs4kURSVg5Gl  依人的記憶建立習慣特性(至少)分成三天練習:《5(字根&整字練習)中文字母手指記憶_克服學習門檻——字根.pdf》
    倉頡相對於其他千多種碼特色之一,是真正可以讓中文排序(這是直迫西洋拼音文優點的特性),但要一眼喊出字碼相互之序,如對西洋人要求一眼喊出拉丁字母之序一樣不易,便想到如四角五筆等的數字編號。分別以類、碼、根賦予數字編號,便有排序字根表:
《01字根表__cj5+cj3字根表v2★+字根序.png》 01字根表__cj5 cj3字根表v2★ 字根序.png
  • 3# 鍾靈
  • 30-12-2021 17:11:07
#3
    在規則方面,有以下的思路:
1. 朱邦復、沈紅蓮原著手冊,是文字描述,內有取碼流程圖,但該流程圖是偏向寫軟體程式的型態的,顯得複雜。黃帝四六八二年(伏羲九七零八年/西元一九八四)得到第三代手冊,第一次看,實在如墜五里霧中。又如維基百科上有關倉頡的文章和教科書,對朱沈原著是有補強及更深入發揮(某些地方嫌說理有所偏離),但文字描述再詳,都是適合給成人的說理。「長篇大論」,反易讓讀者掛一漏萬。資料很豐富,文字多,往往會給初學者很大壓力,要費神去細讀,在今日浮燥社會,反會嚇退未入門的觀望者。對推廣、宣揚倉頡助益不大,反適於學術研究,叫好不叫座。倉頡人豈不變成同溫層人?站在現代行銷的角度看,是否有更精簡地、整體地、一目了然地的描述方式?好把影響觸角伸向新世代和偏好音碼者或不知倉頡者。
2. 一般解說,有以下方式:
   1)用理 -----想到成人,思惟性推理性強,會問爲甚麼,怎麼,資料要給成人讀者有閱讀滿足感。但仍是適於有興趣的讀者。要更精簡說理,可有樹狀、魚骨等的流程圖輔助。用樹根狀圖製是否分叉圖:
         流程圖→《09通則切塊v3取根(是非分叉)○.jpg》   = 特點 見林不見樹 09通則切塊v3取根(是非分叉)○.jpg
   2)用圖 -----想到兒童,對視覺聽覺敏感,記憶性強弱於推理。便有各種區塊結構:
         《10通則切塊分類(結構13式)v3●.png》           = 特點 見樹不見林(尤其把包圍型的九亞型納入,又有因應取碼位置又能細分八九種),字首一碼和二碼也納入,真是有八百多種,但,有必要嗎? 10通則切塊分類(結構13式)v3●.png
         更詳細還可演化出各種區塊結構下各區塊取根點的圖(如最後連結之《__4開講倉頡.pdf》書中附錄),頗不建議,祗能在舉例時用一下。其中包圍型還可細分九亞型 囗 冂凵匚コ 厂𠃍𠃊𠃎,統一用囗來表示畫圖。(註1)
         註1:包圍型,凵𠃊亞型可能會遇上連體字形插入甚中狀況(上部突出使凵𠃊外廓包圍不到),以致如「凿臿」變成連體字、如「陋(右部)𢧰(左部)県(上部)」使𠃊包圍型變相成如上下重疊型(先取上部突出於𠃊的字形,而𠃊最後取。)
              包圍型,𠃎亞型因應取碼依左右、上下、外內的空間順序,由於人的習慣,會以左右、上下優先。所以,𠃎雖明顯地是外廓,但不會去優先取𠃎,更何況倉頡沒有𠃎這樣的字根(若取𠃎必先取丨,整體上又嫌有違反左右上下之空間順序——雖上但不左)。目前所見的字不多,𢇍=ㄥ厶ㄥ一=女戈女一,是視爲連體字看待;有點像「臿凿」字例,等於{𢆶一𢆶}突出於𠃎而必須盡取後纔輪到取𠃎)。
         依此發揮,可詳盡到,盡列出所有具有取根點之區塊結構,包括字首次字首可有連體一區塊或離散複數區塊、包圍型可細列九種亞型組合,曾經計算過,會有八百多種組合!這似乎變成學術研究,不符製作精簡詳盡初衷,故另以《四格式取根點分佈圖》附錄方式放在電書pdf之後面,所附字例也可作研習。《__4開講倉頡.pdf》的連結見最後一樓貼文。
   3)用公式----想到青少年。介於說理和圖像之間,背記和論說之間。
         《11通則切塊取碼四格式v2○.png》
          →取碼四格式公式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=見樹又見林 11通則切塊取碼四格式v2○.png
   4)用表 ----將以上的說理、圖、公式,綜合成12操作表--兼有圖、式、說理特質。以上《09》~《11》三圖可說是下圖《12》的的解說。
         《12倉頡拆字取碼操作表(彩word)_五代兼三代(1101119)★.png》 12倉頡拆字取碼操作表(彩word)_五代兼三代(1101119)★.png
3. 操作表雖有,但精簡的條列式文字表達卻需要舉例說明,又製了操作輔表以說明切塊的通則之「區塊/整體定義」和區塊內取根的原則。附則祗有指定字之碼,沒需要說明甚麼。
         《13倉頡拆字取碼操作表(彩word)_五代兼三代輔表★(1101119).png》 13倉頡拆字取碼操作表(彩word)_五代兼三代輔表★(1101119).png
   註2:網上資料,如youtube的,都用2)圖、3)式二法的「區塊結構圖、取碼四格式四公式」方式來講述(但沒有全部的圖給出完整概念)且偏向「講」(雷同文字描述),其實仍算是「複雜了一點」。還可以有更簡單描述。

有「文獻性質」供參考的表,操作起來,有字例供參不是更好?對四格式舉出字例「鳥龍轉踼」,及其應用操作表取碼:
《倉頡拆字取碼操作表(彩word)例6●1(4--)鳥v2.gif》 倉頡拆字取碼操作表(彩word)例6●1(4--)鳥v2.GIF
《倉頡拆字取碼操作表(彩word)例1●2(23-)龍v2.gif》 倉頡拆字取碼操作表(彩word)例1●2(23-)龍v2.GIF
《倉頡拆字取碼操作表(彩word)例9●3(221)轉.gif》 倉頡拆字取碼操作表(彩word)例9●3(221)轉.GIF
《倉頡拆字取碼操作表(彩word)例10●4(212)踼.gif》 倉頡拆字取碼操作表(彩word)例10●4(212)踼.GIF
倉頡跟他法最不同的是有尾碼包含省略,這特有觀念,必要說明:
《倉頡拆字取碼操作表(彩word)例11●5(包111)醹(221)v2.gif》 倉頡拆字取碼操作表(彩word)例11●5(包111)醹(221)v2.GIF

但以上仍是偏向述說,是給讀者整體概念,屬於「知」。告知讀者、初學者如何如何依表操作。但總不能一直看表。趁著初學者還有興趣,興在頭上,要加速初學者的行動,從中嚐到倉頡之優美、倉頡之好,初學者便比較不會觀望猶䂊,又去嘗其他的方法了。於是要讓初學者快點對倉頡「上癮」。所以,「知行必須合一」,否則空說。
  • 4# 鍾靈
  • 30-12-2021 17:19:55
#4
在行方面,最方便是口訣提示。有甚麼好口訣,可一句話作最簡單描述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因實踐操作上,是一邊看字形一邊切塊隨即一邊取根按鍵:先切出第一塊取根按鍵後再切第二塊取根按鍵,然後到最後的第三塊取根按鍵。得「實踐操作口訣」:
出左上外區首尾】重復;最多切二刀成五碼

   →導出→  取碼四格式之公式。
(這裡必須要求字根表已記熟在手指上。取字根後,得字碼按鍵是對字根表手指記憶的反射動作。字根=大小寫字母。中文字母=大寫字母=字碼標示於鍵左下角。輔助字形=小寫字母。)

有操作表,但在一些網路場合,如通訊軟體,想講解倉頡法,不一定很方便。以「實踐操作口訣」衍生的公式取碼步驟展示是有必要:
鳥=4--格式=[首次三尾]=切塊[鳥]=取根[ノ曰卜~灬]=得碼[竹日卜  火]=按鍵 竹日卜火
龍=23-格式=[首尾][首次尾]=切塊[𦚏][卜コㅑ匕]=取根[亠~月][卜コ~匕]=得碼[卜  月][卜尸  心]=按鍵  卜月卜尸心
轉=221格式=[首尾][首尾][尾]=切塊[車][叀][寸]=取根[十~十][十~、][~、]=得碼[十  十][十  戈][  戈]=按鍵 十十十戈戈
踼=212格式=[首尾][首][首尾]=切塊[][曰][丆𠃌ノノ]=取根[口~一][曰][丆~ノ]=得碼[口  一][日][一  竹]=按鍵 口一日一竹
(格式祗是說理用,實踐操作祗管切(塊)和取(根),得(碼)按(鍵)在手指記憶記熟了字根表,字根-字碼-鍵位,三者合一,反射動作中根本就來不及有思索意念。所以,切(塊)取(根)得(碼)按(鍵)展示說明是四,實踐上根本是一步到位,隨切即按,邊看字形/邊想字就按鍵,而不是就整字去想到甚麼格式或公式。)
倉頡與眾不同的,有尾碼包含省略,再加一字例展示:(x是省略尾碼)
醹=221格式(包111)=[首尾][首尾][尾]=切塊[酉][雨][而]=取根[一~囗x][一~冂xx][~冂xx]=得碼[一 田][一 月][月]=按鍵 一田一月月


★★★★★字根表、操作表及輔表(是核心);取碼四格式及公式;實踐操作口訣。 -- 算作是這卅多年來對倉頡的筆記總結。
  • 5# 鍾靈
  • 30-12-2021 17:25:24
#5
實踐操作口訣:
【貫切出左上外區塊、取首尾根】重復;最多切二刀成三區塊取五碼。
基於上述口訣,還可另製一整體觀的取碼流程圖(但此圖祗適於當研究,而不適於「教人」。):

《切塊取根得碼流程v0(基本操作).png》 切塊取根得碼流程v0(基本操作).png
《切塊取根得碼流程v4.png》 切塊取根得碼流程v4.png

註3:見到網上有的資料,覺得不理想。
例如(其中一例),用區塊結構來描述,但分作:左右、上下、外內、多列、連體五種。這本是一般的介紹方式,但「多列」嫌太草率。既講了左右、上下、外內,這「多列」也內含左右、上下、外內卻沒講。假如,祗用「切塊」概念講,就很易把左右、上下、外內納入第一刀切,多列便納入第二刀切;連體,便是無切了。不是很簡單明瞭?至於左右、上下、外內,不過是在縱切、橫切、圈切三方向顯現的區塊結構形式,有人說是講漢字的結構。它對於組合字結構,在取碼意義上不居於主要位置;因爲很容易跟其他形碼的部件區塊混淆。它是相對的觀念,如「照」可被認爲是四部件「日刀口灬」左右上下地組成(這是他法的「挖部件」),但在倉頡的「切」是「貫穿地切出」的操作下,是絶對地,「照」字祗有横切成上下二區塊。
又另例,將倉頡包圍型之𠃊厂另列出,指爲左右型、上下型。深究說理,不但可說得通,甚至𠃊亞型說成左右型也可說成上下型、厂亞型說成上下型也可說成左右型;但總還是歸入包圍型之二面包圍較理想,端賴𠃊和厂之涵蓋範圍而定。祗需由包圍型概念引申便得,這可使整體論理體系更完全,又不會多生額外支節,給讀者複雜之感。倒是,仍未見網上列出𠃎亞型這個特異怪胎,它有外廓𠃎雖算是包圍型,但取碼依空間順序的左右上下外內,尤其一般人筆寫習慣了左右上下,把𠃎當作外內結構的外廓取碼,有悖常規書寫習慣(空間順序其實也是循此而來)。故,𠃎亞型外廓由左上角開始往右下角取碼,使它變態成連體字;如:𢇍。這種𠃎形外廓的字少得祗有一個,作爲字首約有三四個。真是族少難需備載。

  • 6# 鍾靈
  • 30-12-2021 17:28:52
#6
總體上,字根表和操作表/輔表,是倉頡核心,兩頁便概括全部,最是精簡;加上實踐操作口訣,當作宣揚倉頡的核心三寶,省去長篇大論。假如youtube有一介紹短片,十分鐘搞掂,剩下以實踐操作講解是最理想。
希望以上的理、圖、公式、表,字例,展示,能更有效地拉攏到新世代和原音碼用戶對倉頡的瞭解,因而知其優。
不過,這些資料僅祗是靜態,還是需要動態的,纔可能吸引到新世代青睞、使用。這樣,必然需要漫畫動漫、動畫卡通等影音,帶動唱活動教中文字母,這些「動態宣傳資料」。最好有有頭有臉的人作代言人推廣,並能打入教育機構,令孩童有受教機會。這方面,能令中華文漢字可以和拉丁字母相比拼致與各拼音文種平起平坐,相信是很重要的特質了。

google雲碟網址找《__4開講倉頡.pdf》:
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drive/f ... j21Aiag36BHsTS77DKE
  • 7# 鍾靈
  • 13-8-2022 15:34:54
給#1樓補上:
相對於其他千多種輸入法,倉頡有以下最不同的特色:

6.少根多字因區塊——★最重要:先切區塊再取首尾碼來代表。區塊,是想像一刀貫穿整字切出來的部件塊(也許多於一塊,如隸的左部柰=木示、熬的上部敖=土方攵),文字結構上相當於拼音文的音節。這是倉頡優於他法最重要地方!造成它祗需一百多一些個字根便能收編七萬五千字訂碼(五代)、有辦法收全有史十萬多字(六代),且能限制重碼率在個位數百分點之下。他法重碼率至少都在兩位數,30%吧,並且收字數限在當局指定的大五碼、國標碼的區區一萬多、二萬字。
  • 8# 鍾靈
  • 13-8-2022 15:39:53
鍾靈 發表於 13-8-2022 03:34 PM
給#1樓補上:
相對於其他千多種輸入法,倉頡有以下最不同的特色:

、有辦法收全有史十萬多字(六代)且一字唯一碼(無重碼,故可給中文有效排序)
回復 收藏 淘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