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与倉頡
倉頡之友

主頁 自學 倉頡字典 康熙字典體

倉頡平台2022 網上輸入法 九萬漢字

論壇 聯絡 康熙字典網上版 捐助本站

中文輸入法學術論壇

初窺徐碼的感想
  • # Ichirou
  • 168152527-4-2020 06:37:11
本帖最後由 Ichirou 於 21-1-2021 01:59 AM 編輯

因爲〈嘸蝦米是一種有國際觀的輸入法嗎?——論輸入法的簡繁通打性能〉這篇好文,看到徐碼在避重碼上還略勝倉頡一籌,於是査看過徐碼一點資料。徐碼敎程公開和完備,值得稱許,可見:https://www.xumax.top/

可惜的是,徐碼採用類似鄭碼的雙字根(主副根)設計,要記住逾350個字根已經要成本,還要再記得它們的兩個鍵,難度就更高了。就算學會拆字根,但怎樣去正確輸入那個字根比較複雜,第一根爲主根或副根都有不同法則,甚至輸入主根第一碼後,要先輸入副根兩碼,才再輸入主根第二碼。雖說是爲了避重碼,但如此輸入太不直線。而且副根多用音託,始終變成了非懂官話北語不可,對各種漢語不公。

綜合來看,徐碼確實在設計時已好好考慮到重碼問題,有認眞謹愼的全盤規劃,可以單以一般法則(不採用簡碼或特途原則)就避重碼,而且有同時考慮大陸宋體與台灣明體字形,這些地方(至少是其考慮點、顧及點)都是可取的,如果字形支援以傳承字形爲主(畢竟它才是各漢字地區通行的最大公因素字形),再兼容大陸台灣等地的手寫或敎育寫法,則還會更好。不過字根數量、大小、拆字方式仍跟鄭碼、五筆王碼相似(尤其鄭碼),雙字根設計還可以說是直接來自鄭碼,既繼承了鄭碼的優點,也繼承了鄭碼的缺點。以學習成本來看,遠遠高於倉頡。而倉頡的避重碼表現雖不及徐碼,但已相當理想,平衡了學習成本。

順帶一話,徐碼宣傳的那八字,用倉頡也能輕易拆字和輸入,見ArthurMcArthur的輸入示範
正序瀏覽 看全部 全部回復25
  • 26# cj6
  • 28-9-2020 07:21:41
本帖最後由 cj6 於 28-9-2020 07:54 AM 編輯

今天再看這串帖,想到一個以前未說的點。

孫明復 發表於 18-5-2020 06:30 PM
Ichirou說:“不過於在下眼中,獨尊官話北語的問題更大。即使鄭碼使用「雙碼字根」,但它的小碼來自字根的字形特徵,沒有獨尊北語的問題。”“獨尊官話北語”這個帽子還真是很大,看的人都要笑哭了。既然徐碼在設計小碼的時候,決定使用“音託”,就必要應用某一種語言的發音,而徐碼作者爲中國安徽人,使用中國普通話發音絕無可厚非。但是,使用了並不代表“獨尊”什麼什麼的(真搞不懂Ichirou腦子裏都裝了些什麼,纔會說出這麼離奇的話來)。照他的說法,設計音託時使用客家話、粵語、中國幾十個省份的不同方言,也都是獨尊了?!非得每一個音託都用一種不同的方言纔不是獨尊?(再推出去,無論你平時說什麼話,用什麼方言,也都是獨尊了?電視熒幕上說什麼方言,也是獨尊了?)因此,Ichirou說的“獨尊官話北語”豈不就是“欲加之罪,何患無辭”?豈不就是“A. 違反事實的說法”。(自己說了這樣明顯違反事實的話,自己還不覺,那人腦子裏到底在想什麼!)


徐碼只以普通話(官話北語)作為音託小碼,沒有為其他漢語語言設計它的對應版本,這當然是“獨尊”。就如同任天堂強迫說粵語的香港使用只依普通話音來翻譯的“皮卡丘”,不許用依粵音來翻譯的“比卡超”一樣,據目前維基百科匯集的內容這事件已經是語言權利的爭議。相反的例子有BANDAI,依據地區的不同,有“高達”、“鋼彈”、“敢達”等不同譯法,或者像“多啦A夢”,至少在港台陸的主流語言上發音也跟原音相似,這才是對不同漢語語言都公平。

由此可見,Ichirou的批評有理,並不是“欲加之罪,何患無辭”也不是“違反事實的說法”。孫明復的反駁只是咆哮,在論點上並沒有力。

但上述這些,過去我也提及。我以前沒有提及的一點,在於這一句:

徐碼作者爲中國安徽人,使用中國普通話發音絕無可厚非。


按照孫明復的說法,安徽人是只說普通話的,安徽是一個由普通話獨大、排斥了其他漢語語言的地方,這樣才會出現理所當然地“使用中國普通話發音絕無可厚非”這種情況,無視了其他漢語語言,不為這些語言提供依據它們來設計音託小碼的版本。

可是,根據目前維基百科的資料

安徽地跨淮河、長江、新安江三大流域,文化南北差異巨大。省內的方言分部與使用狀況與江蘇、浙江、江西等周邊省份內部多元的方言狀況類似,因此,並不存在某種單一體系的安徽方言或所謂安徽話。尤其是位於長江以南的皖南地區,由於自身複雜的地理因素以及歷史上多層次的移民衝擊,是中國東南地區方言狀況最為多元、最為複雜的地區之一。

目前,除了皖南山區遍佈的客籍方言島之外,在安徽省內自北向南主要並存着中原官話、江淮官話、贛語、吳語、徽語等五大方言體系,亦因方言與文化習俗之別而對應着中原(中原官話)、江淮(淮語)、贛府(贛語)、吳越(吳語、徽語)四大民系族群。

按照語言系屬及來源綜合分類,安徽方言主要包括中原官話、江淮官話(淮語)、贛語、吳語、徽語、客籍方言六大類。


維基百科所載,與孫明復的主張完全不同。安徽內的語言有許多種,而且它們都有明顯可見的分佈量,並不存在某種單一漢語體系高了出來成為安徽語言的主流。尤其是贛語、吳語、徽語還有客籍方言都與普通話差異巨大。如果孫明復和徐碼作者真的是安徽人,會連百科全書上也寫清寫楚的語言實況都不知道嗎?到底孫明復這番說法有多真實?

退一步來說,如果孫明復和徐碼作者真的是安徽人並且知道這種實況,知道安徽語言的多元,還可以無視當中的差異,只選擇了依據普通話來設計音託碼,跟其他漢語語言相衝突。這樣跟任天堂強迫說粵語的香港使用“皮卡丘”有什麼分別?不正正是故意地“獨尊官話北語”,應驗了Ichirou的批評嗎?
【版務公告】

孫明復 (UID: 33157) 遭多名版友投訴屢次謾罵、人身攻擊、鬧事等多項明顯違反正常理性討論的指控。由於其謾罵對象涉及本人,爲避免偏見,本人委託獨立人士——臉書友好群組「倉頡輸入法群組」的管理員張大輝先生審視和裁決。經張大輝先生檢視後,確定多位版友的投訴屬實,決定暫時禁止孫明復的發言權利,懲罰期爲半年。半年後,孫明復的權利會恢復到正常狀態,屆時亦歡迎他正常理性地參與討論,但不能再進行違規行爲。

倉頡論壇成立於2003年5月,至今已17年。一郎自榮升版主後,主要處理的只是色情廣告的問題,一直希望盡最大努力保障大家的發言自由,「即使你說的東西我沒有一隻字同意,但我發誓維護你的發言權。」本論壇上,一直以來亦百家爭鳴,即使當中有甚麼發言個人無法同意,但一郎只會像其他參與討論的壇友般發言,絕未以版主身分干涉大家的發言自由。

這次是一郎就任以來頭一遭碰上的版友問題發言案件。孫明復之所以被裁定違規,並不是因爲他說的話我不同意。只要孫明復去除其謾罵、人身攻擊、鬧事的內容,他仍然可以堅持其論點,不會因爲我不同意而有甚麼差別待遇。我看到不同意的地方,也只會以理據發言指出來,跟其他參與討論的壇友一樣,不會動用私刑。要是孫明復只堅持其觀點,並盡力訴之以理,不謾罵、人身攻擊或鬧事,根本不會導致被版友投訴,不會導致版主無法不執法之結果。

在投訴的版友之中,有人要求刪去孫明復過往的違規言論。然而這樣做會破壞討論的完整性,令其他人讀起來莫名其妙。參考過張大輝先生的意見,孫明復的內容雖然違規,但還未算令閱讀者感到立即噁心的程度。我認爲在這裏發佈此公告,清楚說明此問題,已經足夠,不必刪除其言論中任何一字。只不過孫明復版友濫用了大字號功能,把大量成段文字放大得難以閱讀,我只針對這一點,將其原帖中超過4號(即5號、6號、7號)的字縮作4號。正常情況下,大家的內文爲2號大小,因此調整至4號已有放大效果。像孫明復般一整段一整段地放大至7號,反而難以閱讀。調整過程中,沒有修改過孫明復發言內容的任何一隻字,特此聲明,敬希垂注。
  • 24# cj6
  • 21-5-2020 05:56:57
孫明復這廝真的難看得要命。尤其是20樓至23樓,除了人身攻擊以及宣揚徐碼官方宣傳外,另加少許歪曲事實之言,就沒有其他內容。甚至連這麼無恥的內容,這廝竟也自打嘴巴,比如15樓他借Ichirou的名字來攻擊,說
照這種思路說下去,Ichirou給自己起這麼個名非漢字的名字,到底是想獨尊哪國語言?看到這裏,相信大家也都覺到這人的可笑之處了吧。
到了20樓,這廝竟抵賴說
誰攻擊你的賬戶名字了,你看懂了沒?拿冷水澆澆你的腦袋,再回去看幾遍,好好想想。就你這智商,也沒得說了。你的思維就是“直線”的嗎?你一點語言文學也沒學過嗎?本人的那些話居然被你看出是攻擊!假使是攻擊,也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,跟我沒關係。就這態度和智商,還來發帖,做版主,別來禍害人了。
這廝自己說過的東西都不認賬,還這麼明顯地多次人身攻擊,只鬧事而不是討論,請版主大人封鎖了這違規之徒。

這廝濫用大字,宣稱要「親自去讀讀教程,親自去嘗試使用一番,或者去聽聽那些真正熟練使用這個輸入法的人如何說」。難道我和Ichirou發言前沒讀過教程沒嘗試過嗎?我指出「疒」徐碼的音託定作b有誤讀之過。這廝在16樓就罵我沒「先仔細看明白別人的東西」然後亂噴一堆罵我修養和見識差的攻擊。那麼,徐碼在官網教程內,連同「徐码规则概要与答疑.pdf」內,哪裏有解釋過「疒」不依其chuáng或nè音卻音託作b的原因?這廝作為徐碼盲忠又解釋到嗎?這廝自己都解釋不到,就轉移視線,人身攻擊他人的修養和見識,完全用他自己的行為來告訴世人:他才是修養差和見識差的人。

讀官方教程是要的,但不等於官方的宣傳性質說辭,甚至官方誇張失實的說法都要信,不等於其他人都要跟官方口徑,不可以有依據事實的批評點。但孫明復這廝,自己放棄了自己的獨立思考,還要迫使他人也放棄獨立思考,看到不接受的人他就謾罵。要是用回他這套說法,他自己對待倉頡也不是有許多跟官方說法逆行的批評嗎?對待倉頡時,他自己都做不到他這套。對待徐碼時,卻把別人的一切有理批評罵作「眼界狹隘」「氣量小」。這樣的雙標狗還自詡持平,真是笑大人嘴巴。

這廝在17樓還為徐碼的不向量取碼狡辯,宣稱「只是將首根小碼後置,而沒有將首根後置。這樣的規定在統一字詞、提高輸入效率等方面有很大的用處。」真是笑話。是誰的中文理解能力有問題?「將首根後置」當然不向量,但「將首根小碼後置」,弄出「ABZa」(A是首根第一碼,a是首根小碼)的次序,難道就向量了?一樣是不向量!我管它對「統一字詞、提高輸入效率等方面」有什麼用處,不向量就是不向量。這廝連擺明如此的事實都不肯承認,完全是來鬧事的。

Ichirou還苦心地解釋了一大堆音託的問題,孫明復這廝從事實反駁不了,只是變本加厲地人身攻擊。在形碼中音託,本身是邪道,嘸蝦米和認知碼在這點上也受到批評。不過由於徐碼官方把音託說成是沒有問題,孫明復這廝就不容許他人有第二種看法。

在討論區中,理性討論,不歪樓,要說別的事就到相關討論帖或另開新帖討論,本來就是常識。孫明復這廝堅持厚臉皮地歪樓扭樓,還反咬別人「施展伎倆」、「氣急敗壞」,反咬樓主「確實不知道什麼是“偏”,什麼是“不偏”。你要知道的話,就不會是現在這副狼狽樣了」,自己臉皮極厚地罵人「還說什麼“越反擊,越突顯在下的理解無訛,論據有理”,說這種話的人,臉皮都掉了一地了。」充分反映這廝毫無遵從版規、遵從理性討論之心,他的所有發言都充分反映出他就是鬧事。他註冊本論壇至今發表了14個帖子,全都是在這串中,一開始已出言不遜,看到樓主Ichirou對徐碼有些批評就罵他「完全不覺得這番評論有什麼道理和參考價值」,接着這廝繼續連番狙擊,越回應下去就干犯越多理性討論的規則和底線。因此,在此要求管理員或版主大人封鎖這破壞者,並刪除他多番違反規則、完全不把規則放在眼內的謾罵言詞,謝謝!

P.S.因為堅持真相,本人也被孫明復這廝的人身攻擊,証明了本人堅持獨立思考,拒絕盲目,實在榮幸。
本帖最後由 Ichirou 於 22-5-2020 12:35 AM 編輯

Ichirou說:“孫網民堅持不到相關討論帖或另開新帖討論,堅持要騎劫本帖,實非正常交流之擧。還望孫網民自重。”
按:人家都三番四次用“騎劫本帖”、“還望自重”來逐客了,本人也沒什麼好說的了。今後,無論Ichirou及其同伴如何肆意施展伎倆,也不打算再回覆什麼了。主要是因爲,他們對徐碼、鄭碼等輸入法瞭解太有限了,再跟他們說下去,也沒法自由說出一些有意義的東西了。如果有人來看,浪費了很多眼力,卻無法獲得相應的新知識、新認識以及持平之論,那麼,這個帖子就實在是無聊和失敗了。
      看過本帖,基本可以得出這樣的認識和經驗:如果真想瞭解一個形碼輸入法,還是要自己花少量時間親自去讀讀教程,親自去嘗試使用一番,或者去聽聽那些真正熟練使用這個輸入法的人如何說。來看一些“初窺”、“不瞭解”的人的介紹和評論,無異於“自陷險境”!

【版主公告】孫明復版友濫用了大字號功能,把大量成段文字放大得難以閱讀,我只針對這一點,將其原帖中超過4號(即5號、6號、7號)的字縮作4號。正常情況下,大家的內文爲2號大小,因此調整至4號已有放大效果。像孫明復般一整段一整段地放大至7號,反而難以閱讀。調整過程中,沒有修改過孫明復發言內容的任何一隻字,特此聲明,敬希垂注。

Ichirou說:“孫網民堅持不到相關討論帖或另開新帖討論,堅持要騎劫本帖,實非正常交流之擧。還望孫網民自重。”
按:人家都三番四次用“騎劫本帖”、“還望自重”來逐客了,本人也沒什麼好說的了。今後,無論Ichirou及其同伴如何肆意施展伎倆,也不打算再回覆什麼了。主要是因爲,他們對徐碼、鄭碼等輸入法瞭解太有限了,再跟他們說下去,也沒法自由說出一些有意義的東西了。如果有人來看,浪費了很多眼力,卻無法獲得相應的新知識、新認識以及持平之論,還得了許多狹隘之見,那麼,這個帖子就實在是無聊和失敗了。
      看過本帖,基本可以得出這樣的認識和經驗:如果真想瞭解一個形碼輸入法,還是要自己花少量時間親自去讀讀教程,親自去嘗試使用一番,或者去聽聽那些真正熟練使用這個輸入法的人如何說。來看一些“初窺”、“不瞭解”的人的評論,無異於“自陷險境”!
Ichirou說:“要知道形碼輸入法的原意,就是讓大家可以按漢字字形來拆字取碼,理論上無論用戶說哪種漢語族語言(甚至不會說漢語、只知其字形的外國人),都對每人公平。偏偏,「音託」就是打破了這種公平。而不必動用「音託」這一招的輸入法,例子多的是,數倉頡、大易、行列、鄭碼、五筆王碼等等,都不走這條路。可見「音託」對形碼來說,不但絕非必需品,更是小眾窄途。”
按:形碼本身就是小眾。形碼加音託是小眾窄途,這句話雖然只是隨口大概說說,但想來也問題不大。B不走這條路,A可以選擇走呀。對B來說沒必要走,對A來說可能有必要呀。形碼到底是什麼,該怎麼定義,也不是Ichirou說了算吧。如果Ichirou說了算,眼界如此狹隘,氣量如此小,形碼還不很慘?按照Ichirou的思考邏輯,“剪字法”對形碼來說是必需的嗎,不是,但倉頡用了;按筆畫排序和取碼,對形碼來說是必需的嗎,不是,但鄭碼和徐碼用了……唉,Ichirou的可愛辯論,正讓觀者捧腹不已。

Ichirou說:「就學習和使用上來說,對於___的人來說,確實會增加一些學習的內容,但如果有人願意追求__輸入法的優點和長處(__________),並非不能克服。」——這句話適用於任何輸入法的宣傳中,只要在橫線上塡上適合字詞即可。
按:Ichirou說對了,這句話的確適用於任何被大家選擇和偏愛的輸入法,因爲每一種輸入法都有優點和缺點,各有所長,又各有所短。因此,大家可以對照着某種輸入法的優點清單、缺點清單來作出選擇。這也說明,我這句話並沒有問題,沒有違背事實或者曲解事實什麼的,既然沒有問題,Ichirou還是拿出來批駁,那麼有問題的是誰呢,對了,就是Ichirou本人。
本帖最後由 Ichirou 於 22-5-2020 12:34 AM 編輯

Ichirou說:“孫網民就指責我的氣量,還聲稱他自己「沒什麼離題的」,更反指責我和其他討論者「帶偏」。難道我開這帖要說甚麼內容,甚麼是「偏」的甚麼是「不偏」的,我自己都不清楚嗎?”
按:拜託Ichirou不要這麼氣急敗壞好不好。你確實不知道什麼是“偏”,什麼是“不偏”。你要知道的話,就不會是現在這副狼狽樣了。還說什麼“越反擊,越突顯在下的理解無訛,論據有理”,說這種話的人,臉皮都掉了一地了。

Ichirou說:“是否只要不是無限膜拜擁抱徐碼,只要指出徐碼有一些不完美的、不見得能說服一些人接受的地方,就視爲「偏」了?在孫網民眼中,是否把這些地方都無限辯說成沒有缺點、沒有不同視角、沒有問題,這才叫「糾偏」?如果是這樣,這並不是討論,而是洗腦。”
按:徐碼音託的侷限,本人也說了,並沒有不承認;徐碼字根多,學習相對困難什麼的,本人也說了,並沒有不承認。本人還說了,這些並非不可接受和克服,並且覺得Ichirou的誇誇其詞實在可笑而已。什麼叫“無限膜拜擁抱徐碼”,Ichirou是否已經失去理智?這樣的不能容納不同意見,而反覆誤解別人,以錯誤的高帽子戴在別人頭上?要說“洗腦”,請大家去看看Ichirou在本網站的其他留言或者帖子,什麼才叫洗腦,他是個例證。

Ichirou說:“孫網民甚至連在下的帳戶名字也要拿來攻擊。”
按:誰攻擊你的賬戶名字了,你看懂了沒?拿冷水澆澆你的腦袋,再回去看幾遍,好好想想。就你這智商,也沒得說了。你的思維就是“直線”的嗎?你一點語言文學也沒學過嗎?本人的那些話居然被你看出是攻擊!假使是攻擊,也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,跟我沒關係。就這態度和智商,還來發帖,做版主,別來禍害人了。

看過本帖,基本可以得出這樣的認識和經驗:如果真想瞭解一個形碼輸入法,還是要自己花少量時間親自去讀讀教程,親自去嘗試使用一番,或者去聽聽那些真正熟練使用這個輸入法的人如何說。來看一些“初窺”、“不瞭解”的人的介紹和評論,無異於“自陷險境”!

【版主公告】孫明復版友濫用了大字號功能,把大量成段文字放大得難以閱讀,我只針對這一點,將其原帖中超過4號(即5號、6號、7號)的字縮作4號。正常情況下,大家的內文爲2號大小,因此調整至4號已有放大效果。像孫明復般一整段一整段地放大至7號,反而難以閱讀。調整過程中,沒有修改過孫明復發言內容的任何一隻字,特此聲明,敬希垂注。

對於以官話北語「音託」作小碼之事,孫網民特別死命地反擊。但越反擊,越突顯在下的理解無訛,論據有理。而相反,在曲解的人正是孫網民。

Ichirou說:“不過於在下眼中,獨尊官話北語的問題更大。即使鄭碼使用「雙碼字根」,但它的小碼來自字根的字形特徵,沒有獨尊北語的問題。”“獨尊官話北語”這個帽子還真是很大,看的人都要笑哭了。既然徐碼在設計小碼的時候,決定使用“音託”,就必要應用某一種語言的發音,而徐碼作者爲中國安徽人,使用中國普通話發音絕無可厚非。但是,使用了並不代表“獨尊”什麼什麼的(真搞不懂Ichirou腦子裏都裝了些什麼,纔會說出這麼離奇的話來)。照他的說法,設計音託時使用客家話、粵語、中國幾十個省份的不同方言,也都是獨尊了?!
如果有輸入法的設計,只方便了使用客家話的人,不懂客家話的用戶就無法合理地記住鍵位,那麼這種輸入法當然就是獨尊客家話。把「客家話」換做任何一種語言,都就是獨尊該語言。沒有錯。孫網民的驚訝反問,只反映孫網民根本沒好好理解別人的言論。

非得每一個音託都用一種不同的方言纔不是獨尊?
要用「音託」而對多種漢語族語言都公平,有兩個方法:
  • 那些「音託」所取的音,在多種漢語族語言都適用。
  • 該輸入法有適用於不同漢語族語言的分支版本,讓不同語言的用戶可以各適其適。
可惜就一郎所見,目前沒有任何一種輸入法做到這兩者中的任何一種。

大家可以說,這兩個方法都令輸入法設計者傷腦筋,實行起來不容易。可是最關鍵的、最核心的問題是——眞的有必要用「音託」嗎?

要知道形碼輸入法的原意,就是讓大家可以按漢字字形來拆字取碼,理論上無論用戶說哪種漢語族語言(甚至不會說漢語、只知其字形的外國人),都對每人公平。偏偏,「音託」就是打破了這種公平。而不必動用「音託」這一招的輸入法,例子多的是,數倉頡、大易、行列、鄭碼、五筆王碼等等,都不走這條路。可見「音託」對形碼來說,不但絕非必需品,更是小眾窄途。

即使徐碼官方聲稱「音託」並不涉及所有漢字,就只有那些字根的小碼,但這種說辭不足以掩飾它對其他漢語族語言不公平之事實。數量少了,卻還是不公平。其他漢語族語言用戶碰上那些字根的發音跟北語不相同,就無法用正常方法去記憶其小碼。這本質上已是不公平。加上這樣的字根都有一二百個,這也不可以說是小數目。孫網民再三宣稱我「誇大」,只反映他想「縮小」、想掩飾這問題而已。

當然,一個輸入法設計者在衡量過不同因素間的取捨後,還是選擇「音託」這條路,是他的權利。有用戶基於其自由意志而選擇採用「音託」的輸入法,也絕無問題。世界上各人都有大家的選擇自由,我沒有意思要改變他們。只不過,「音託」這回事,在事實上,就是鐵錚錚的獨尊了一種漢語族語言,這個事實,無論大家抱持甚麼立場,都改變不了。我基於這事實,指出此事對其他用戶不公,理據絕對充份。

孫網民無法推翻這事實,就胡亂用反問句,沒有對準事情,反而着力攻擊在下,這才是眞正的可笑。

(再推出去,無論你平時說什麼話,用什麼方言,也都是獨尊了?電視熒幕上說什麼方言,也是獨尊了?)
日常跟街坊鄰里談話,或者電視臺爲該地本土民眾服務,當然應該入鄉隨俗,以該地本地語言爲主,在很大部份時間「獨尊」該地本土語言。在自由世界裏,本身就是這樣。而同一時間,移到去不同的地區,就會有「獨尊」另一種該地本土語言的街坊鄰里和電視臺。這沒有問題。

不過一種漢字輸入法則不同。除非發明人一開始就聲明它本來就只是爲某地區的人專設,強調以該地區的語言爲優先,甚至開宗名義說明它是某種漢語言的輸入法,否則,它是跨地區性質的。因此一郎就不得不着重它有沒有對其他漢語言語言的使用者不公。

因此,Ichirou說的“獨尊官話北語”豈不就是“欲加之罪,何患無辭”?豈不就是“A. 違反事實的說法”。(自己說了這樣明顯違反事實的話,自己還不覺,那人腦子裏到底在想什麼!)
我上述論證,沒有絲毫違反事實。相反,孫網民自個兒說了一大堆,又反問了一大堆,卻根本指不出我違反了甚麼事實,只是一味硬掰,給我扣上違反事實的帽子。

照這種思路說下去,Ichirou給自己起這麼個名非漢字的名字,到底是想獨尊哪國語言?看到這裏,相信大家也都覺到這人的可笑之處了吧。
「Ichirou」就是「一郎」的日語羅馬拼音。恰好進一步證明漢字是跨語言的,不同語言的人也可以對着漢字拆形取碼,把形碼鎖定於某一種語言上,不見得是沒有缺點的做法。

補充一點,就學習和使用上來說,對於完全不會中國普通話的人來說,確實會增加一些學習的內容,但如果有人願意追求徐碼輸入法的優點和長處(重碼率極低,拆分规则、无二义,兼顧明體和宋體,簡繁通打,單字简全一致,字、词编码一致,可以整句輸入,輸入效率高),並非不能克服。
「就學習和使用上來說,對於___的人來說,確實會增加一些學習的內容,但如果有人願意追求__輸入法的優點和長處(__________),並非不能克服。」——這句話適用於任何輸入法的宣傳中,只要在橫線上塡上適合字詞即可。

不過這裏是論壇,除了宣傳,大家也應當可以據理提出不同看法,然後依理性討論來交流。遺憾的是孫網民並不能如此。



P.S.一郎在十時許登入論壇,看到孫網民的15和16樓,遂撰寫回應。寫畢張貼後,才看到孫網民又增加了第17樓,不過該層樓的內容,基本上都是用不同的文字重複已說過的東西,因此一郎這兩層樓的回覆已足夠反駁了。

至於孫網民批評徐碼以外的其他輸入法言論,一如在下早已指出,是背離了在下開這帖的主旨。孫網民堅持不到相關討論帖或另開新帖討論,堅持要騎劫本帖,實非正常交流之擧。還望孫網民自重。
抱歉面對孫網民這麼荒謬的發言,恕我無法客氣了。

這帖是在下開的。孫網民把我的話題帶偏了,不但帶風帶走了我指出的事實問題,還變成了批評倉頡一些根本與本帖話題無干涉的地方。我指出孫網民離題,糾正孫網民的帶偏行爲,孫網民就指責我的氣量,還聲稱他自己「沒什麼離題的」,更反指責我和其他討論者「帶偏」。難道我開這帖要說甚麼內容,甚麼是「偏」的甚麼是「不偏」的,我自己都不清楚嗎?

孫網民的行爲,實在是了扭曲開帖者的主旨,「騎劫」討論。

在孫網民眼中,是否只要不是無限膜拜擁抱徐碼,只要指出徐碼有一些不完美的、不見得能說服一些人接受的地方,就視爲「偏」了?在孫網民眼中,是否把這些地方都無限辯說成沒有缺點、沒有不同視角、沒有問題,這才叫「糾偏」?

如果是這樣,這並不是討論,而是洗腦。

孫網民說其他參與討論者是我的「同夥」,也是無理攻擊。事實上我只代表自己發言,從沒跟其他發言者約定過甚麼。更莫說我和本串另一回應者cj6也常有不同見解。

孫網民甚至連在下的帳戶名字也要拿來攻擊。這些攻擊跟本帖主題有何關係?孫網民詞窮理屈到連人家的帳戶也要拿來造文章充塞字數嗎?孫網民不斷罵我可笑,但事實是誰可笑?
本帖最後由 孫明復 於 18-5-2020 10:45 PM 編輯

Ichirou說:“其實,只要涉及到取字音,就立即把輸入法局限了,變成只爲操那種漢語族語言的人而設。漢語族語言有這麼多,學習形碼的一大要因,就是希望跨越各種語言的語音差異,只公平地按形取碼。一涉及字音,就馬上把這語音差異問題拉進來,這問題就不可能以這種辯解擺脫。”
按:感謝Ichirou讓我看到了這麼“偉大”的構想,原來你心中的形碼是這樣的:“跨越各種語言的語音差異,只公平地按形取碼。”首先,跨越了語言發音的差異,你考慮過漢字書寫上的差異嗎?倉頡的碎碎的剪貼畫,不免讓按筆畫順序寫字的人頭大;鄭碼的按筆畫排列,不免讓不會漢字筆畫順序的人犯愁。如果儘管開始有這樣那樣的不適應,後來都學會且適應了,那這個差異,還總是強調它幹嘛?“公平地按形取碼”,這只是你的一廂情願吧。只有形,不涉音,就是公平?這是什麼道理?誰說只有形就是公平了?倉頡對字形的一些海闊天空的聯想處理,難道就對所有漢字使用者公平了?誰說形碼設置“音託”就不公平了?徐碼只有有限的幾個音託,掌握了之後,再不涉及其他的字音問題。因此,音託只是規定小碼的一種方式,完全可以專門掌握它。這跟鄭碼的以某些字形確定位碼是同樣的道理,也同樣需要特別掌握。

Ichirou說:“只要涉及到取字音,就立即把輸入法局限了”,“就馬上把這語音差異問題拉進來”。
按:我只能說Ichirou太能把問題複雜化、擴大化了。形碼輸入法只是一種方便輸入漢字的工具而已。如果使用某種形碼的前提是掌握一種方言語音,那你可以這麼說。但是現在只是面臨有限的幾個音託,你太能誇誇其談了。而且,也通過其他方式記住徐碼的小碼,不通過中國普通話發音,也可以達到同等目的,這就是音託和形音的差異。這樣思考後,如何還能牽涉什麼語音差異問題?!

Ichirou說:“就算學會拆字根,但怎樣去正確輸入那個字根比較複雜,第一根爲主根或副根都有不同法則,甚至輸入主根第一碼後,要先輸入副根兩碼,才再輸入主根第二碼。雖說是爲了避重碼,但如此輸入太不直線。”
按:徐碼取碼規則比倉頡簡潔得多,Ichirou只是對着沒學過的不熟悉的東西喊“複雜”而已。Ichirou說,徐碼取碼順序“太不直線”,“是爲了避重碼”。Ichirou對徐碼的理解如此片面,真是符合他的標題所說“初窺”(簡直就是來誤人子弟嘛)。如果想瞭解徐碼這麼規定取碼順序的原因,還是建議Ichirou再去多讀讀徐碼教程。

cj6:“我個人的理解,說取碼流程的不「直線」,我會用不「向量(vector)」。向量的取碼,是依漢字拆出字根後,順向輸入這些字根。不向量的取碼,則在輸入過程中要重複、逆向甚至跳躍輸入。鄭碼用了「雙根」,比「單根」的輸入法要兼顧另一種思維,但如果取碼過程是順向,不會重複、逆向、跳躍的話,它還是向量的。徐碼有「ABba」的情況,在輸入第二根後,要再次按到第一根的鍵,就逆向了;而且它不是「先第二根後第一根」,而是「先第一根再第二根又返回第一根」,這是跳躍了。”
按:無論是不「直線」,還是不「向量(vector)」,意思是很明瞭的。cj6說:“向量的取碼,是依漢字拆出字根後,順向輸入這些字根。”——告訴cj6一聲,徐碼也並沒有不符合你的這句話。徐碼規定:“如首根是副根, 首根小码后置,单字取码顺序为:一 ,二,末,一小。”只是將首根小碼後置,而沒有將首根後置。這樣的規定在統一字詞、提高輸入效率等方面有很大的用處。對於Ichirou和cj6這種以“初窺”“不瞭解”自我掩飾,絕不肯用心體察別家輸入法的人來說,我的以上這些話不外是對牛彈琴而已,恐怕又會被投以“離題”、“曲解”等等。
123下一頁
回復 收藏